白云区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:第一批预计本月底完成!
近年来,白云区通过加强城中村截污工程建设,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
今日,记者获悉,截至目前,白云区第一批21条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累计敷设污水管道约1728公里,完成立管改造约3351.7公里,分别完成总任务量的99.34%和94.86%,逐步改善过去城中村污水管网“各自为战”的局面,提升城中村污水处理能力。
广州的城中村由于建筑密度高,管网布局混乱,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等原因,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截污难问题,这也成为黑臭河涌治理的最大难点之一。白云区也不例外,不少城中村都存在着人多、房多、污水管网收集能力有限等问题,而且不少村里还有各种小作坊,污水处理能力不足,导致河涌污染难以长久改善。
对此,白云区大力推进白云区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。第一批21个城中村正在开展截污管网工程,污水治理工程整体进度为96.34%,剩余工程量预计本月底之前完成。其中,已完成污水管道敷设的共有12个村,敷设污水管道约1728公里,累计进度99.34%,占全市年度完成管网长度的7成;已完成立管改造的共有16个村,完成立管改造约3351.7公里,累计进度94.86%。此外,第二批、第三批共59个城中村治污及黑臭河涌约929公里截污支管建设任务也在推进中,第二批15个村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,其余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。
“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,能确保原来的雨污合流的管不用承接这么多的水,将原来的污水合流的管变成污水管道,接入要建设的和已经建设的、输送能力不算大的污水管,再送到污水处理厂。”白云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举逐步改善过去城中村污水管网“各自为战”的局面。
纳入第一批改造工程的大冈村,改造前村里使用的是雨污合流管,原有污水管网的负担很重,汛期影响较大。如今,走在大冈村内,不难发现村内每栋楼的外墙面都有白色的污水管,采用雨污分流模式进行截污,生活污水截到市政管网,解决了污染问题,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
与大冈村类似,清湖村截污工程实施前,由于没有雨污分流,部分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明沟、鱼塘内,对社区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。截污工程根据社区地形及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,尽可能利用村内原有排水管道改造为污水管,并在建筑物周边新建雨水管网收集屋面及路面雨水,通过雨污分流,清湖村风水塘水质明显改善,水沟发出的臭味也随之消失。
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白云区结合城中村的地形、市政管网建设等实际情况,对城中村的生活污水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。对于有条件接驳市政污水管网的村庄,通过截污的方式把城中村污水引入市政污水管网;对于暂时无法接入市政管网的村社,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。
在截污管网的建设模式上,也是因地制宜:在有条件的村(居),可同步建设雨水、污水干管分别收集村(居)的雨水、污水,与市政雨污管网接驳,实行雨污分流;对于受条件限制的村(居),可只建设污水管,雨水可根据实际,采取自流的方式,汇入附近鱼塘和水体;对于无条件的村(居),可暂采取雨污合流,村口截污的方式,将雨水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,在条件成熟时,再实行雨污分流。
除此之外,白云区还在石井河、白海面涌、沙坑涌等重点河涌流域内的支涌上,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。据悉,白云区计划建设一体化设施共18个,设计日均处理规模300-13000吨/天,出水水质一级B标准。截至目前,16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行,2个正在建设中,预计全部建成后处理污水量达79900吨/天。
除了工程截污、源头截污,治水还需长效维护,强化管理、提高护水意识、营造良好治水氛围比单纯的治水更重要。
如今,白云区已经完成设置三级河长共计430名、自然村河段长547人。今年至今,三级河长巡河7.6181万次,是去年同期的12.67倍。各级河长很好地履行“河长”责任,并逐步加强河流日常巡查、管理,落实相关措施,加强治水宣传,确保河长制工作取得实效,真正做到“守水有责”。
今年以来,白云区强化河涌保洁的责任落实,在河涌镇街、村社的分界位置、支涌口等位置设置垃圾拦截网带,明确不少于“一日两清”的保洁标准,截至目前,清理各类垃圾17.45万吨。此外,白云区还定期组织“洗河”“清障”专项行动,河涌垃圾量明显减少,保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。
白云区还积极开展排水设施巡检APP工作,已完成75914座排水检查井和357360户排水户的数据上报工作,积极开展开展泥坑、良田坑流域566户排水企业整治工作,逐步推进排水设施缺陷整改,累计完成整改功能性缺陷4875处,确保设备运行状况顺畅。
来源:综合广州日报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